调岩园民情,助乡村振兴——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岩园文韵·文明新乡”社会实践团赴溆浦县岩园村开展实地调研考察活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征程中,乡村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根基与希望。为了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当中,7月6日上午,实践团指导老师段潇涌带领学生团队前往岩园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勘察、村民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探究淑浦县岩园村的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现状等情况,力求为岩园村构建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与青年智慧。
炎炎烈日下,学生们不畏酷暑,积极主动向路人随机发放纸质版调研问卷,经过四个小时的汗水挥洒,我们获得了共100份问卷,其中93份为有效数据样本,从这些样本中获取到岩园村在产业与生态两个方面较为真实准确的数据,为绘制岩园村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量化支撑与科学依据。
调研期间,实践团深刻感知到岩园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迸发的蓬勃生机。凭借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优异成果,岩园村于2025年5月成功摘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生动范例,其发展经验为同类型乡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样本。
为进一步洞悉村落民生实情,实践团展开入户访谈。访谈过程中,团队深切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岩园村村委会以生态积分兑换机制为抓手,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环保激励体系,在厚植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切实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但是团队也了解到,受访家庭一致反映产业发展动能不足的现状:传统产业升级滞后,致使劳动力外流现象显著。青壮年村民纷纷走出乡土,或奔赴县城谋求发展,或跨省寻觅机遇,折射出乡村振兴进程中亟待破解的产业振兴课题。
对于此次调研,实践团认为岩园村党总支部紧跟党中央领导,深入村民日常生活,将“脏、乱、差”的岩园村转变成为全国村镇的文明模范,同时也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岩园村存在缺乏核心竞品、销路短缺、年轻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使得该村未能获得较大发展。经过探讨分析,实践团向村委会提出一些建议,认为该村可以进一步团结村民力量,统一土地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逐渐建立核心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且需要增加工作岗位,留住村内年轻力量,提供先进技术学习机会,尝试新兴电商助农,拓宽销售渠道。
此次调研活动,既是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专业视角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以生科智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有力探索。通过细致的问卷调查与深度的产业调研,实践团将精准把握乡村发展痛点、难点,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科动能,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生科学子的奋斗篇章。
(初审:彭晓;二审:肖露;三审:朱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