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调研生态崀山,实现研学结合”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赴崀山开展实地考察调研

时间: 2024/07/11   作者: 曾炎 陈笑宇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生态理念,推动崀山生态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学院2024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新宁县崀山镇开展生态科考、乡村振兴实地调研活动。

临山探境攀奇峰

7月10日至11日,在段潇涌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从崀山北大门出发,实地探访了崀山的三个区域——骆驼峰、辣椒峰和天一巷。经过考察发现,崀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以丹霞峰丛峰林地貌为典型特色,集高、陡、深、长于一体,会雄、奇、险、幽、秀于一身,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攀岩探险、科考研究的胜地。成员们虽头顶烈日,脚踏陡梯,却不乏热情。在欣赏旖旎风光的同时,也不忘结合专业知识,考察崀山生态环境,对路过的植物物种进行拍照记录,林间小路俨然成了植物实习的课堂,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为实践团后续的调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宝贵信息。

群策群力促发展

在崀山内,成员们通过实地察看、现场问询、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景区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针对性的采访了游客和周围居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看法与建议,并反馈至景区内工作人员,以促进景区高质量发展。

调查结论发现,景区下方道路两旁存在花草绿化带,但多为夏季开花的花卉,如牵牛花、百日菊、秋英等。实践团向景区工作人员就花草引种提出建议,可错落种植春秋两季花期的植物,如波斯菊、洋桔梗、三色堇等,从而提升景区活力,增加景观层次。另在考察途中,发现部分树叶有黄白色斑点,同时在树木表面发现白丝,存在红蜘蛛侵扰现象。实践团就预防红蜘蛛侵扰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景区加大防病虫害力度,提高景区观赏性,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同时,景区内环境优美、整洁干净,周边居民对其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表示深深认同。 但是崀山景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缺乏相对应的充满活力的文创产品。实践团指出,崀山应打通创意投稿渠道,充分发动群众,进行头脑风暴,开发出具有崀山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崀山IP。同时可结合当地瑶族文化,开发大型特色舞台剧,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实现周边居民共同富裕。

知行合一觅真知

在整天的行程之中,实践团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进行蝴蝶标本相关制作。在感受蝴蝶优雅身姿和绚丽色彩的同时,提升实践团成员艺术素养和观察能力。每捕捉一种蝴蝶,都会学习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习性。同学们化所学为所用,将捕捉的蝴蝶用硫酸纸包住带回来后,用昆虫针固定蝴蝶,再进行后期处理。蝴蝶标本是教育和科普的重要资源,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崀山属于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以其罕见而独特的自然美,带动新宁县崀山镇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孕育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通过此次调研,不仅培养了生科学子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并做到把科学研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性意见,将学术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审稿:段潇涌 肖露)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