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粮食和能源安全的担忧日益凸显,全球各国家都在集中精力开发和利用边际性土地资源。目前,中国的边际性土地占全球撂荒或退化土地面积的5.4%。多年生禾草对非生物胁迫表现出强大的抗性,它们的各种成分可以作为生态工业(Eco-industrial)生产的主要原料,将在能源转型,向安全、可持续的低碳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不同边际土地和环境类型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生物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提高边际性土地利用率具有重大研究和应用价值。
我院芒属植物研究团队以芒草、柳枝稷、斑茅和芦竹等具有代表性的9种高大禾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重庆、浏阳、南阳和北京4个具有代表性的边际性土地上展开田间实验。比较了各种高大禾草的农艺性状、细胞壁组成和理论酒精产量。通过参数统计、非参数统计和AMMI模型分析,评价了环境因子对不同禾草品种生物产量、品质和理论乙醇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各种高大禾草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相关成果以题为“Adaptability 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assessment of various bioenergy grasses on different marginal lands in China”的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发表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Energy上(IF = 9.0)。
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全职引进的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学者侯维博士。通讯作者为我院易自力教授。论文全部成果由湖南农业大学独立完成。该研究工作受到了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YJ20210415)的资助。
论文全文链接见:https://doi.org/10.1016/j.energy.2023.129483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