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 2016/07/01   作者:   点击:

 

 

21世纪是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生物产业已经成为本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现代生命科学不仅促进生物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引领支撑了现代农业、医药、食品和生态环境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发展。作为湖南农业大学的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为落实《湖南农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湘农发[2016]8号),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工作为重点,学产研相结合,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办学定位

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实现大众教育与创新教育良性互动;以生物学、生物工程、生态学研究为特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将生态学与生态环境保护、“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十三五”末,将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建设成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

二、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总体目标是“做实、做强、做出特色”。将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层次结构合理、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基础条件优越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

做实——“质量做实、效果做实、效益做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质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的SCI、EI论文,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做强——“学科做强、平台做强、师资做强”。力争促进国家重点学科(或培育学科)零的突破,新增省级重点学科;力争推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稳定研究生招生规模,争取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与创新成果。

做出特色——突出生物学、生物工程和生态学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更加紧密结合的特色;围绕生物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二)具体目标与任务

“十三五”期间,具体目标与任务如下:

1.办学规模

稳定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规模,全院在籍学生1400人以上,其中在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00人以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人左右,非全日制研究生110人左右,全日制本科生950人以上,留学生30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3-15人。

2.学科专业建设

① 力争生物学和生态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全国前30%学科。生物学进入ESI全球前1%领域和国家重点学科(或培育学科)行列,确保生物学、生态学进入湖南省“十三五”重点学科。

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学学位点招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新增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加强专业建设,确保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和生态学特色专业的验收合格。强化生物工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将生物工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或重点专业。

3.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创新敬业的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芙蓉学者等人选5-6着力打造1-2名教学名师。到2020年,全院教职员工人数达到12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5人(含双肩挑人员)以上,教辅人员10人,行政人员12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副教授占80%以上,有博士学位人数占87%以上,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外缘教师比例80%以上,具有留学或半年以上国外访问经历教师比例65%以上。

4.人才培养

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十三五”期间,力争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以上,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以上,获得各类国际、全国性竞赛奖20-25项。

加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快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十三五”期间,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以上,本科生考研率36%以上,毕业生创业率1%以上。

③ 学生出国访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6人次以上,新增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8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8-10项,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2项。新增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2项,国家精品课程2-3门,国家优秀教材1部,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10人次以上。

5.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力争在生物学领域实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新增5-6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② 新增国家级岗位科学家1人,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

③ 加强科学研究,力争200项科研项目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6项,到位科研经费1.5亿元。取得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项,获得授权专利100项,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10种,发表SCIEIISTP论文300篇以上,获国家级成果奖1-2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1-2项,专利和动植物新品种转让数10项以上。

6.对外交流与合作

“十三五”期间,重视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开发等方面广泛开展与国内、国外各级政府、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企业等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每年邀请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做学术报告。

7.社会服务与科学普及

加强社会服务工作,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加大科学普力度,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立足本省,回报社会。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广成果和技术30项以上,新建特色产业基地7个,专家服务站2个。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科建设,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重点扶持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建设,积极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加大拔尖人才引进力度;

② 突出特色,以生物农业、生物工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生物产业为重点

③ 进一步加强各学位点的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2.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凝练团队方向、提升科研水平

支持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带动科学研究上水平、项目申报上层次、平台建设上台阶,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② 重点扶持和创建国家或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③ 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的申报,确保立项项目不断增多,科研经费不断增加;

④ 积极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组织项目鉴定,成果申报;

⑤ 积极鼓励和支持发表高水平的SCI、EI论文。

3.狠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①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明确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强化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

②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

③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并通过精品课程带动系列课程的建设;

④ 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实训中心、教学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⑤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创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① 深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加大“三性”实验开设比例,力争达到80%;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基础实践能力;

② 加强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产学研联动培养,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③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省、学校、学院)、学院科研团队平台、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平台,增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④ 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5.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就业途径

①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鼓励学生勇敢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② 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信息;

③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积极推荐毕业生;

④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招聘计划(西部计划、村官、选调生和公务员招聘等);

⑤ 激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通过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途径,争取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位。

6.加大开发创收的力度,提供财力保障

① 继续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力度;

② 积极争取企业、省级、国家的相关培训项目;

③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系,促使科技成果转化。

7. 完善制度和激励措施

学院以目标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加大奖励力度,特别是对在学院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开发创收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师生进行奖励和表彰,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力。

学院将进一步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学校的投入,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推动学术归位,积极实施党政协调、教授治学、政策保障、经费支持和绩效奖励等可持续发展之策,强化认识、明确责任、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学科、学位点、系(实验中心)、团队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8.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科文化建设。

① 恪守“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胡笃敬、罗泽民等老一辈生科人缔造的“勤奋、务实、团结、和谐”的优良传统,加强学院院风建设,提升学员内涵发展。

② 进一步加强学院学术文化建设,办好Sky大讲堂文化品牌、研究生学术活动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以及企业家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学术文化推动学院学术发展。

③ 进一步办好“生科畅想”文化品牌,组织党工团活动,积极参加学校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运动节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增强学院凝聚力,以活动文化推动学院和谐发展。

9. 加强各级党、团组织和管理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工和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握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师生和团队做好服务,排忧解难。

 

点击下载文件: